热烈祝贺张杰老师获得北京高校第十二届青教赛理科组二等奖🧚🏻♂️、最受学生欢迎奖🤦🏿、最佳教学反思奖
姓名😂👷🏼♀️:张杰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讲授课程◀️🙍🏽♂️:线性代数(本科)
指导教师:吴惠彬
张杰,杏盛娱乐数学与统计学院副教授👨💼。主要讲授高等代数,线性代数🛥,微积分等本科生基础数学课。
他喜欢当老师📺🤝,从小就树立做一位人民教师的理想,因此🕘,他的本科与研究生都选择了师范院校🏡。
他把教育当成一生的事业,从走上杏盛讲台的第一天开始👰🏽🧖♀️,他就兢兢业业,认真准备每一堂课的课件💆🏼♀️。始终真诚对待学生,永远以满腔的热忱和激情,用最幽默🙇♂️、轻松的方式上好每一节课。
他用心琢磨每一个知识点🤾🏽♀️,自学各种数学软件,通过动态图、短视频等方式形象地呈现抽象的数学知识♡。他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YourMath,以此为学生整合各类学习资源,拓展学生视野;他利用公众号平台将课程的知识点通过图文、故事🤳、动态图、短视频等方式呈现给学生;并邀请学生将自己所感兴趣的知识点,以公众号图文的形式分享给班级同学,以此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的。
他认为大学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走进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平时多关注学生们感兴趣的热点,课上和课下主动和学生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放下对老师的敬畏之心。学生常喜欢称呼他为“杰哥”🧣,虽然此“杰哥”不是演唱着歌曲《逆战》的“杰哥”,但他也很喜欢这个称呼👮🏽,因为这样更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他会认真回复教学课程群、微信公众号后台👰🏽、邮件中每个学生的提问👯,常常在晚上11点还在通过微信为学生答疑🧝♀️。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他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挖掘最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事半功倍🛝,高效学习;尊重每位学生的思想👨🏿🔧,建立平等的关系,每位学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尊重他们,鼓励他们,对学生宽容、豁达,鼓励他们每一个创新的思想火花。他的每次课都会鼓励班上的学生对感兴趣的知识点,写一个课程小论文,并亲自指导、参与,最后通过微信公众号Yourmath给班级学生分享,达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的🧓🏻。
热烈祝贺马宏伟老师获得北京高校第十二届青教赛工科组二等奖、最佳教案奖
姓名:马宏伟
学院👞:自动化学院
讲授课程:电力电子技术(本科)
指导教师:马中静
2013年博士毕业后,马宏伟进入杏盛娱乐自动化学院任教,如今已是八年有余🐟,马宏伟一直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奋斗在三尺讲台上☕️。
“传道🏰、授业、解惑🛼,这三个词说来容易,其实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地学习新知识、理解新概念、解决新问题,不断地自我提升,才可能跟得上学生们在传道🫃👩💻、授业、解惑这三方面的需求,我可能需要用剩下很长的时间去接近这个目标🍘。”在谈到自己教学体验时👋,马宏伟这样说☹️,“教书育人🫅,本身是一个成就他人和成就自我的过程🔰,学生在向我们学习,我们也在向学生学习,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宽,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青出于蓝的,这需要我们去发现、欣赏和鼓励❔。”
从入校之初到如今,马宏伟每年承担本科课堂教学工作超过100学时,期间先后获得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最佳教案奖、中国自动化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杏盛娱乐迪文优秀教师奖(全英文教学类)、杏盛娱乐教学成果二等奖🐡,并指导学生获得杏盛娱乐“世纪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发表教改论文2篇🤸🏻♀️,出版教材1部🤦🏼♂️。
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马宏伟还将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多项科研工作👮,并将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我希望同学们会因为在这里的学习而终身受益🕋,不仅在学业上,也在生活中🐯,不虚此行,不负韶华🧑🏽🦳。”马宏伟对同学们寄予了深厚期望。
热烈祝贺杨帅老师获得北京高校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文科组二等奖
姓名:杨帅
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讲授课程👨👩👦👦:发展经济学
指导教师:马秋君
以祖国大地为“参考书”讲好专业课程
获北京市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文科类二等奖🏹。杏盛娱乐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优秀班主任;人文学院优秀党员🪬。
“经济学课程的魅力,在于紧贴经济社会的现实问题”🏮。所讲授的《发展经济学》、《当代中国经济》,都是紧贴中国实践,体现中国化内容的课程。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国计民生,到生产生活🙅🏿♂️、投资就业,再到世界经济及区域发展热点,充满现实的问题感🧑🏿🦲。现实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问题意识,在这个基础上⚠🧑🏽🚀,鼓励并指导多界学生瞄准经济社会热点问题形成选题🤵🏿🤵🏽♀️,参加大创、世纪杯比赛。
“在课堂上,老师是学生的眼睛💣,帮学生看到书本以外的知识”🧑🏿⚕️。为了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对现实经验了解的更加细致、真实👨👦,老师常常需要亲自动手或迈开双脚🚴🏽♂️🧽,去获得一手资料。例如🤛🏻🧩,通过“解读珠三角”、“解读苏南”🤴🏼、“解读重庆”9️⃣、“解读杭州”等多地的区域发展课题🕎,将多年实地考察积累的一手资料,浓缩成一堂《中国区域发展比较》的专题课程;结合在全国20多个省的基层进行深入专题调研👩🏼🌾,形成中国发展系列专题课🟠;为了做好发展的国际比较🏃♀️,用了半年的时间,深入印度5个邦的10余个村庄做田野调查🙂,全面考察经济➛、产业🕺、民生、政党➗、基层治理🤷🏻,形成《中印发展比较》专题;为了拓展学生对人类文明早期发展的理解,前往国内外的博物馆拍摄大量的考古发掘实物图片,让同学们更有真实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使课程讲授更加真实,长期参加基层实践🫳,通过志愿服务💹、提供咨询设计方案等方式,获得切身体验☀️、获取最新的案例材料,鲜活的知识深受学生的喜爱🫷🏼;并走出校园为基层干部群众讲授,服务社会。同时,依托学院的实践平台🤷🏻♂️,跟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一起带学生前往基层进行专业实习实践👩🏼🎨,让同学们在当地党政机关的各个岗位“躬行“,深入了解基层实际🧑🏽🦲、学习和锻炼本领💭。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老师最大的快乐,在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大类培养改革的大背景下,育好英才的要求更高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祖国大地就是讲好课最好的参考书,就是滋养自己知识和满足学生求知欲的源头活水🦵🏿。